在抗击疫情中,学校有很多人挺身而出,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英雄。一个个“勇者无畏”的动人事迹,一股股无私奉献的精神,就是丰翼人的底色。曾经被大家认为还太年轻的我们,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那样果敢勇猛。
2022年11月5日凌晨的一通电话,惊醒了睡梦正酣的我。“现在马上去学生宿舍待命”,张焱鑫副校长说完,匆匆挂断了电话。话语越短意味着事情越急,我急忙起床赶到初中部宿舍。
不一会儿,大白(核酸采集人员)来到宿舍,高声询问“4××班宿舍是哪个房间?”于是,我带领医务人员来到宿舍,挨个叫醒孩子做单管测试。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,发放物资、组装便桶、接手物资库……

图书馆位于学校中心,成为临时防疫物资库,是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领取防疫物资的地方。我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,随时改进发放流程,在外围设置警示标志,在门口设置两道隔离栏,分为领取和入货两个通道。我们不与领物人直面接触,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风险。
物资分发组的李胜超、谢涵、赵学松、任孟合 四位同志每日工作至凌晨,在瑟瑟冬寒中拖着疲惫的身躯核对信息,为每一位领取人清点物资。他们不仅及时充足地供应物资,而且保证了不浪费物资。
11日晚,我接到新任务——带队进驻凤翔方舱统计孩子信息和接收家长物品。
当时的凤翔方舱是全市风险等级最高的地方,里面的隔离人员全部是核酸异常者。接到这项任务后,我的内心有点恐慌。我用15分钟调整自己,然后给家人打电话知会一下。用凉水洗了把脸,瞬间镇静下来。我想到自己平时了解的病毒知识,虽然传播性强,但无严重后果,而且身体感染前后的统计数据变化不大,只要做好防护就不会有问题。慢慢地,我度过了自己心理这道关。
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。我当即组织进舱人员并做他们的思想工作,要求他们勤洗手、多消毒,戴好口罩,严禁未经消毒的手触碰眼、鼻、口等。
进舱人员不再有思想包袱和畏难情绪。就此,安长鑫、裴魁业和我冒着冰凉的小雨,于当晚10点半准时到达凤翔方舱。我随即联系方舱管理人员——县医院张辉主任,统计舱内学生信息。

经过昼夜鏖战,第二天凌晨5点,我们发出第一版479人的位置信息。
后来的日子,我们根据人员变动随时将信息传回学校。每晚10点,我会参加张辉主任主持的方舱会议,梳理总结当日事宜。当我逐渐与舱内管理人员熟络,家长和学校送进舱物品都能及时送达师生手中。我们还建立了分包小组,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的情绪,也可以更迅速地配给物资。

18日开始,师生们开始陆续出舱。我们逐一电话核实出舱人员的回家地址。疫情紧张,出舱人员必须由方舱负责人员、转运组和包联单位到位做完交接手续才能离舱。事情总有但是,有的孩子由于临时变更住址,与转运组名单不符,包联单位人员无法到位。我们只能联系转运组、包联单位,把每位孩子尽快送回家。
至27日下午,随着两位学生和两位老师顺利出舱,我们不负学校重托,圆满完成了665位师生的方舱服务工作,我也把我带出学校的队员安全交还给他们的家人。
在本次抗疫过程中,我们共采集宿舍90人单管核酸、入库12吨物资、在校分发物品1100余次、16天方舱内收发665位师生761件物品。
普通平凡的数字,镌刻着我们抗疫过程中无数的惊心动魄与点点滴滴。当阴霾逐渐消散,我和我的同事们将继续迎着初升的太阳,为丰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!
|